中國文字之變遷

漢字的變動

· 漢字,中國文字,象形文字,簡體字,漢語拼音

 

中國文字的起源,從早期的甲骨文到近代的簡體漢字,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;是當今世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,是一種象形文字,而且這種文字,並沒有受到電腦的發明而淘汰,令許多語言學家嘖嘖稱奇。

今天台港澳地區所使用的漢字,基本上與兩千年前漢代所用的楷書,並沒有分別;現代人讀起古代的文言文也毫不費力,實在是人類語文歷史上的奇蹟。

要知道語文的傳承,應該是從象形文字到表音文字的過度而形成的;也就是說越先進的文字,它的表音能力就越強,容易學習,符合科學,讀寫統一。

所以當年有人就提議,將漢字羅馬化,以方便打字;後來隨著電腦的發明,解決了漢字的輸入問題,反而成就了漢字容易輸入的優點,確立了漢字的地位。

漢字的優點是,無論你講哪一種方言,都能藉著它來表達意思。 所以在中國人大開會時,就無需像歐盟開會那樣,為各地的代表準備數十種語言的翻譯,能更好地促進國家的統一。

甚至連日韓越等外國語言,也能使用漢字。 今天我們中文裡的許多現代詞彙,例如“國際”、“社會“、“電話”等,都是從日本引進過來的;這種互相學習的浪潮,使得漢字更為豐富。

但近代中文的簡體化,又跟日文有所不同,例如廣字之簡體為“广”,日文為広; 氣為“气,日文為“気”;戰為“战”,日文為“戦”等等。

自五四運動以來,中國改用白話文;再到解放後,大陸改用簡體字,起初簡體字的印刷難看,气現在已與台港澳一般無二了。 過去,一些大陸用詞,粗俗難明,例如本公司稱為“我司”,現在也像台港學習改進了。 簡體字與漢語拼音是共產黨的兩大發明,對推廣中文的學習,有極大的助力,值得我們肯定。

今天世界已進入資訊時代,手機與電腦的應用更是普及化,中文的輸入法也有多種,無論是大陸的、台灣的、香港的、各有所長。 中文漢字這種古代象行文字,能在新時代大放異采、歷久彌新,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的驕傲。